少年一詞,原指十數歲的少男少女, 由于當代語境變化,現在更多泛指青春活力的未成年男子。
槊,則是古代用于作戰的一種重要兵器,多見于騎兵,相當于長矛的精裝升級版,由于造價昂貴,一般只配給古代精銳部隊。
少年橫槊,則是辛棄疾結合自己年輕時的經歷在詩中始創。其在弱冠之年,就曾率領五十精騎沖入敵軍五萬人的大營,兵鋒所指所向披靡,后于敵軍重圍之中全身而退,一時間辛棄疾名聲大噪,被長江兩岸的百姓頌不絕耳,至今仍被收錄在我國的語文課本,用以教育志在報國的少年男女。
結合這段經歷來看,少年橫槊一詞的意思就很明顯:年紀輕輕就已報效祖國征戰在了沙場,且氣度豪邁、略顯老成。
而博拓,稱之他為少年,應該也是非常合適的。
博拓誕生于2008年舉國歡慶的奧運會期間,至今不過十二、三歲,正值求知奮進的年齡,稱之他為少年再合適不過。那一年也是我國首次斬獲51塊奧運金牌,從而榮登當年世界體壇之首。
博拓正式經營生產,并將第一批產品投放到市場接受社會各界的考驗,則是同年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空之際。
這一切看上去似乎都很振奮人心,但也同樣是那一年,世界時值金融危機,眾多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,國內亦有汶川之殤,并遭遇罕見的大規模雪災,眾多行業也仿佛進入了凜冬。
如果乘坐時光機回到那一年,很多人都會感同身受:商場里略顯冷清,商鋪也還沒有支付寶或是花唄,更沒有微信支付這一選項,連信用卡的普及程度都非常低。街上的人頭雖然涌動,但群眾的消費欲望不高,錢包里也并不充裕。在肉價七、八塊的年代,由于金融危機導致的通貨膨脹,無數家庭的飯桌上很少看見葷菜,成年人的世界里更是蔓延著一股肅殺之氣。
而這只是當年經濟現象的冰山一角。據北京期刊《東方企業文化》2009年第一期對去年的回顧,2008年各類商業參考消息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詞匯是“企災”,其意為這一年企業的日子普遍不好過,很多企業徹底破產或進入半死不活的狀態,更有部分知名企業放棄自身道德底線,為了自身生存而坑騙我國民眾。
翻看那一年的新聞報道內容,“美國金融危機引發全球市場震蕩”、“中國實體中小企業在風暴中處境可危”、“港澳外資企業紛紛撤資”、“國內中小型企業紛紛倒閉”,與之類似的唱衰報道屢見不鮮。
以上報道自然不是空穴來風,據相關數據統計,僅2008年上半年就有六萬多家規模以上中、小企業倒閉,沿海地區加工制造業在其中更是占有相當的比重。
博拓正是在這種經濟蕭條的嚴寒下,起航于長江三角洲中心區之一的臺州。在這座南鄰溫州、東瀕東海的城市,它像是在一片漆黑的海面漂泊,無法掌握自己的航向,只能隨波逐流。
但是在黑暗中,即使是一線微光,也能使優秀的舵手找到正確的航向。意大利劇作家梅塔斯塔齊奧曾大意說過。
博拓作為流體設備的制造者,更善于逆流而上。
博拓的生父兼掌舵手、現任總經理陳靈軍先生,應該就是這樣一位優秀并善于在逆境前行的舵手。
↑總經理陳靈軍先生
盡管在博拓暗淡無光的歲月,他所遇到的許多困難由于時間久遠、又缺乏專業記錄,已經較難真實的還原,筆者亦不愿杜撰,但所幸現在我們可以看見:
博拓從最初的寥寥幾人,成長為了一支上下齊心的連隊
博拓從最初的扳手、鐵錘,到車間里遍布國、內外先進儀器
博拓從最初的產品單一,到漸漸全面覆蓋自身所在領域
博拓也從最初的銷售困難,到現在供不應求
將產品銷往國內30余個省份數百座城,并遠航海外
博拓也從技術被壟斷者,有了許多自身的成績
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
博拓厚積薄發,突破柱塞泵1500bar壓力技術壁壘
并因此受到區黨委書記潘建華等人視察
↑區委書記潘建華等人在博拓視察
在優勝劣汰的商海中,博拓屹立十余年,從蹣跚學步成長為橫槊的少年,一腔熱血也正如這四月的陽春。
這離不開他自身的努力,也離不開他的掌舵手陳靈軍先生事必躬親的督促。
↑總經理陳靈軍先生(中間)
博拓這位橫槊少年,已經可以從他的眉目中漸漸看出他成熟之后的樣子,我想應該是跟他的生父陳靈軍先生有所類似的,用《龍川文集》內的一句話去描寫應當十分體貼:
眼光有棱,足以照映一世之豪,背胛有負,足以荷載四國之重。
出 品:博拓企劃部
監 制:總經理辦公室
攝 影:徐賢勛
撰 稿:李雙彭
責 編:李雙彭